posted by lot5 @ 10:03 pm
At 09 June, 2006 16:32, Anonymous said…
其实,《中学生》应该增加更多不同的元素.因为中学生们都爱尝新鲜,应该给他们更加多元素的一本杂志.
At 09 June, 2006 21:04, lot5 said…
所谓的“不同的元素”,请问指的是什么呢?可以举例吗?
At 10 June, 2006 01:43, Anonymous said…
说真的在给意见(尤其是建设性的)这回事我不太在行。要不是我本身是文字DJ已经有很强烈的“家”情结,我其实是会觉得《中学生》在某一程度上不太贴近年轻人。但要知道不贴近不代表不适合。(不好意思我无法说得更具体)就今年《中学生》的内容本身而言,我觉得是蛮“高素质”的。(至少在编辑企划的部分我都这么觉得,那些需要中学生来稿的部分我就不敢恭维啦)因为够高素质,我在吸收时是非常享受的,感觉真的好像“噢今天收获好多好满足哦”,至少我在其他青少年杂志找不到这样的感觉。
At 10 June, 2006 20:02, lot5 said…
我承认,课题的确离年轻人有点遥远……哈哈,以后会特别小心,谢谢你的建议。另外,你说“那些需要中学生来稿的部分我就不敢恭维啦”,指的是“栏位太没有素质”、“投稿的内容太差”或什么?可以说说看吗?我们会努力改得更好的。
At 11 June, 2006 00:33, Anonymous said…
不是栏位或投稿内容的问题啦,那是作者及读者本身主观的“水准拉锯”问题。(哎今年搞码头三号搞到自己看中学生写的文章时多少都带有点“审稿眼光”了这是好事吗)
At 14 June, 2006 16:29, Anonymous said…
小华说...回顾以往的《中学生》月刊,说深,其实已不再深了,当大家有留意以往的《中学生》月刊时,会发现以前此读物都是倾向文艺学术性质的,很难贴近中学生,因为中学生要寻找的是一本课本以外的娱乐性知识,而不再是硬梆梆的故事题材,用字要更为富有娱乐性。今天的中学生依然主权交给了中学生的你,因为你可以加入文字DJ开辟你要的东西,是不是更贴近读者呢?光是这样是不够的,想了解更多,更能容纳中学生生活圈子,就加入八月份的系列活动吧!
At 16 June, 2006 03:43, Anonymous said…
我不是中学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,对于现在的中学生需要些什么还真的不是很清楚。真不好意思,帮不到你们……(这话说起来还有点废~ ^~^)只是有些分享啦!只是觉得中学生应该是属于比较文学派的,所以觉得内容应该可以倾向于此。我想能的话中学生不要为了“现代人”的胃口而轻易的放弃原有的面貌…现在很多内容都倾向了娱乐,玩乐…给我的感觉是,中学生为了销售量而放弃了自己……我明白刊物销售不好就是最大的问题…但,难以忘记以前小v姐拿了《新闻女郎》跟我们解说“媒体的使命”那一番话的感动。其中的意思是“不要让《中学生》被时代主流,要通过《中学生》熏陶中学生们而带动时代”……(不好意思,因为事态多年前的事情了,所以没有办法一个字一个字还原晓薇姐的整句话……)想说的是…要贴近中学生们的心情想法不是说他们玩什么,你们能满足他们就可以贴近他们了…我想,每个人都需要关心需要爱吧!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叫你们去满足每个读者的爱啦!只是提供可以感动我们的生活故事,生活心情……然后提供中学生们分享生活感动的版位……然后再主办多一些的活动(尤其是学校假期……),给中学生们感觉到“lot 5”是一个家的感觉……再怎么说都好,我应该是一个跟现代中学生们脱节的家伙了!所以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希望……纯粹跟你们分享啦!第四届+第五届的文字dj028纪维祥
At 16 June, 2006 11:39, Anonymous said…
维祥,逮到你了,哈!《中学生》20周年,同样的,文字DJ也10岁了,我们正制作历年的文字DJ通讯录,所以希望你可以留下联络方式,或email(pk_choy@djz.edu.my)给我们咯!
At 19 June, 2006 22:28, lot5 said…
维祥说得好,正说到我们的内心深处!处在市场现实的挤压下,我们的确有点左右为难。那天一位代理《中学生》多年的国中老师打电话给我,说现在的国中学生都不看《中学生》,而抢着看《少年》。他语带责备的希望我好好反省,多吸取其它刊物的优点。唉!他这番话,让我更坚定的认为,《中学生》教育的使命要继续走下去!《中学生》没有变,20年来我们坚持定位在教育与辅导上,只是过去中学生热爱文艺,我们的内容也着重文艺人才的培养;今天中学生对文字创作的热忱已大不如前,我们也不强求,一方面仍鼓励大家写稿,另一方面则透过各类主题的探讨,培养中学生更广大的思维、更健全的视野。《中学生》没有娱乐吗?有!我们有娱乐,也有流行资讯,更有明星艺人的报导。我们觉得,这与我们的定位没有冲突,因为中学生成长岁月中不能没有这些元素,我们能做到的,是小心的筛选资讯,提供读者健康有益的内容。如果有空,请维祥再重拾《中学生》,好吗?看一看今天的《中学生》还有什么成长的空间,让我们一起来把《中学生》做得更好。
Post a Comment
<< Home
一本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教育与辅导性学生读物,曾获马来西亚教育部联邦督学团华文科委会所编《中小学华文科视察指导手册》推荐为华文科的课外读物。
View my complete profile
9 Comments:
At 09 June, 2006 16:32,
Anonymous said…
其实,《中学生》应该增加更多不同的元素.因为中学生们都爱尝新鲜,应该给他们更加多元素的一本杂志.
At 09 June, 2006 21:04,
lot5 said…
所谓的“不同的元素”,请问指的是什么呢?可以举例吗?
At 10 June, 2006 01:43,
Anonymous said…
说真的在给意见(尤其是建设性的)这回事我不太在行。
要不是我本身是文字DJ已经有很强烈的“家”情结,我其实是会觉得《中学生》在某一程度上不太贴近年轻人。
但要知道不贴近不代表不适合。(不好意思我无法说得更具体)
就今年《中学生》的内容本身而言,我觉得是蛮“高素质”的。(至少在编辑企划的部分我都这么觉得,那些需要中学生来稿的部分我就不敢恭维啦)因为够高素质,我在吸收时是非常享受的,感觉真的好像“噢今天收获好多好满足哦”,至少我在其他青少年杂志找不到这样的感觉。
At 10 June, 2006 20:02,
lot5 said…
我承认,课题的确离年轻人有点遥远……哈哈,以后会特别小心,谢谢你的建议。另外,你说“那些需要中学生来稿的部分我就不敢恭维啦”,指的是“栏位太没有素质”、“投稿的内容太差”或什么?可以说说看吗?我们会努力改得更好的。
At 11 June, 2006 00:33,
Anonymous said…
不是栏位或投稿内容的问题啦,那是作者及读者本身主观的“水准拉锯”问题。
(哎今年搞码头三号搞到自己看中学生写的文章时多少都带有点“审稿眼光”了这是好事吗)
At 14 June, 2006 16:29,
Anonymous said…
小华说...
回顾以往的《中学生》月刊,说深,其实已不再深了,当大家有留意以往的《中学生》月刊时,会发现以前此读物都是倾向文艺学术性质的,很难贴近中学生,因为中学生要寻找的是一本课本以外的娱乐性知识,而不再是硬梆梆的故事题材,用字要更为富有娱乐性。
今天的中学生依然主权交给了中学生的你,因为你可以加入文字DJ开辟你要的东西,是不是更贴近读者呢?光是这样是不够的,想了解更多,更能容纳中学生生活圈子,就加入八月份的系列活动吧!
At 16 June, 2006 03:43,
Anonymous said…
我不是中学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,对于现在的中学生需要些什么还真的不是很清楚。真不好意思,帮不到你们……(这话说起来还有点废~ ^~^)
只是有些分享啦!
只是觉得中学生应该是属于比较文学派的,所以觉得内容应该可以倾向于此。我想能的话中学生不要为了“现代人”的胃口而轻易的放弃原有的面貌…
现在很多内容都倾向了娱乐,玩乐…给我的感觉是,中学生为了销售量而放弃了自己……
我明白刊物销售不好就是最大的问题…但,难以忘记以前小v姐拿了《新闻女郎》跟我们解说“媒体的使命”那一番话的感动。其中的意思是“不要让《中学生》被时代主流,要通过《中学生》熏陶中学生们而带动时代”……(不好意思,因为事态多年前的事情了,所以没有办法一个字一个字还原晓薇姐的整句话……)
想说的是…要贴近中学生们的心情想法不是说他们玩什么,你们能满足他们就可以贴近他们了…
我想,每个人都需要关心需要爱吧!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叫你们去满足每个读者的爱啦!
只是提供可以感动我们的生活故事,生活心情……然后提供中学生们分享生活感动的版位……
然后再主办多一些的活动(尤其是学校假期……),给中学生们感觉到“lot 5”是一个家的感觉……
再怎么说都好,我应该是一个跟现代中学生们脱节的家伙了!所以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希望……纯粹跟你们分享啦!
第四届+第五届的文字dj028
纪维祥
At 16 June, 2006 11:39,
Anonymous said…
维祥,逮到你了,哈!
《中学生》20周年,同样的,文字DJ也10岁了,我们正制作历年的文字DJ通讯录,所以希望你可以留下联络方式,或email(pk_choy@djz.edu.my)给我们咯!
At 19 June, 2006 22:28,
lot5 said…
维祥说得好,正说到我们的内心深处!处在市场现实的挤压下,我们的确有点左右为难。那天一位代理《中学生》多年的国中老师打电话给我,说现在的国中学生都不看《中学生》,而抢着看《少年》。他语带责备的希望我好好反省,多吸取其它刊物的优点。唉!他这番话,让我更坚定的认为,《中学生》教育的使命要继续走下去!
《中学生》没有变,20年来我们坚持定位在教育与辅导上,只是过去中学生热爱文艺,我们的内容也着重文艺人才的培养;今天中学生对文字创作的热忱已大不如前,我们也不强求,一方面仍鼓励大家写稿,另一方面则透过各类主题的探讨,培养中学生更广大的思维、更健全的视野。
《中学生》没有娱乐吗?有!我们有娱乐,也有流行资讯,更有明星艺人的报导。我们觉得,这与我们的定位没有冲突,因为中学生成长岁月中不能没有这些元素,我们能做到的,是小心的筛选资讯,提供读者健康有益的内容。
如果有空,请维祥再重拾《中学生》,好吗?看一看今天的《中学生》还有什么成长的空间,让我们一起来把《中学生》做得更好。
Post a Comment
<< Home